
——二二四大队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紧急行动 迅速组建救灾小分队
灾情就是命令,
奔赴灾区 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由于日夜兼程、高原反应及长途跋涉,队员们非常劳累,但只进行了短暂的休整,19—20日,我队担负的仲达乡10个自然村、一所学校、一个电站的震后灾害排查工作全面展开。时间紧、任务重、自然条件恶劣,再加上头痛、耳鸣、缺氧等高原反应,队员们的体力严重透支,但是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救助同胞的脚步,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默默地奔走在工作点,详细向当地政府和灾民了解情况,认真做好每一处排查点的记录、摄影和录像,进行认真详实的排查和数据分析。技术人员白天在野外调查,风餐露宿,一天之内就经历了大风、下雨、下雪、大太阳晒等天气;晚上,队员们也顾不上休息,在简易帐篷里整理笔记、记录卡片、绘制图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紧张的工作令队员们疲惫不堪,但没有人叫苦,大家团结协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仅两天时间调查线路就长达
值得一提的是,救灾小分队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小分队队长陈希民同志已年过五十,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后,他二话不说,当即从陕西省洛南县东部多金属预查项目的工作现场返回大队,带领其他队员赶赴灾区,深入工作点,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队员程德进同志勇挑重担,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地工作作风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司机李建华同志,17日连续开车19小时多,晚上只在车里做短暂休息,18日便和大家一起忙前忙后的干了一天,19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大家才知道他患感冒而发烧已经好几天了。20日,吃着抗感药、止泻药的他,仍然坚持在工作现场,直到返回西安。厨师张江同志,作为待岗职工的他毫无条件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在简陋的条件下精心为队员们准备伙食。他们的一言一行,展示了二二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体现了二二四人与玉树人民的手足之情。
爱心捐款 弘扬人间大爱
灾难无情人有情,玉树的灾情牵动着全队干部职工的心,全队职工、家属纷纷通过爱心捐款表达心意。按照大队党委的安排,离退休党员及职工家属率先行动,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面:离休干部孙即兴同志拄着拐杖拿着500元钱来了;退休干部李隆元、黄荣香夫妇用精心折叠的花信封包裹着他俩的爱心来了;行走不便的内退职工陈晓梅在其母亲的搀扶下来了;因病不能出门的老党员董来芳同志让老伴送钱来了;身患大病的退休职工牛秀娟也来了;连外出探亲的退休职工佟振学也打电话委托别人送来了他的一片心意;还有一些家庭困难的老职工也送来了他们的一点爱心……机关工作人员、奋战在各个岗位的野外一线职工也纷纷捐款,就连远在新疆的同志们也通过电话表达了心意,献上了爱心。截止
立足本职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接着,救灾小分队队长陈希民同志做了专题发言,详细汇报了小分队赴玉树灾区以来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感想。程德进、李建华、张江三位同志也作了简短发言。与会人员被四位队员的事迹深深感动,为我队职工能亲临灾区参与救灾这一神圣使命而骄傲,为小分队不辱使命、凯旋而归而自豪。大家围绕“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好大队的各项工作”踊跃发言,畅谈感想,纷纷表示,要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共同为大队的经济建设而努力奋斗。
孔维国书记做了总结发言,他就什么是抗震救灾精神和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了诠释和说明。他要求,各党支部要广泛宣传、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带领职工化压力为动力,确保全队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他号召,全队干部职工特别是共产党员、两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创造大队美好的明天。会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座谈会在嘹亮高亢的《歌唱祖国》歌声中结束。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次救灾工作中,秦星地质勘查公司识大体、顾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全队职工学习;小分队凯旋归来后,秦星地质勘查公司还根据张江同志的实际情况,给他安排了工作。
总之,二二四大队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组织措施得力;职工家属积极响应,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大灾大难面前,全队干部职工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诠释着二二四人与玉树人民心手相连、共建家园的深情厚谊,展示了二二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